首页

在线视频 国产

时间:2025-05-29 23:36:15 作者:深化改革强动能 文明互鉴展风华 浏览量:11905

  深化改革强动能 文明互鉴展风华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牛梦笛

  5月26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本届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与会人士围绕相关议题积极展开探讨,为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凸显文明互鉴主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当立足文化生命体,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以“在文化生命体的实践创造中把握文化主体性”为题发表演讲。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文明根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视域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演化发展规律的内在关联,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普遍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时代命题、未来路径等议题,与会嘉宾就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分享了真知灼见,引发知识界、文艺界的热烈反响。

  “专家对中华文明主体性的解读和认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文明创造的主体性,这一共识正在学界和社会逐步形成。”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未来,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守正创新中构建自主艺术体系,才能让舞剧真正成为传递中国精神、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顶流’,为全球文明互鉴贡献东方智慧。”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舞剧《咏春》主演常宏基说。

  引领文化创新方向

  当前,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澎湃而来,文化领域应潮而动,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时代风景。

  “在文化与人工智能的邂逅中,激活更多潜能、演绎更多精彩,是新境遇中各国文化战略中的普遍关注,也是新时代中国积极的战略行动。”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在演讲中,探讨了“数智时代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一崭新课题。

  “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已然成为席卷全球的时代浪潮,不仅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课题,更是我们在迈向文化强国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

  “本次论坛积极回应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迭代升级,对于文化创新创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推进文化领域新空间、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系统性变革的思考和建议,令人印象深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表示。

  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看来,本届论坛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如科技与文化话题,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话题等,不仅有效、深入、务实,且具有较强的引领性。”

  “面对AI等技术浪潮,我们必须在‘AI+文化’融合中坚持文化主体性,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守护文明的连续性与精神独立性。在推进电影工业化、智能化的同时,更要从中华文明的生命系统中汲取力量,让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图景中自成风景、挺立潮头。”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认为。

  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本届论坛上,如何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提升文化治理效能,也是专家和与会人士的重要关切。

  “主流媒体担负着塑造主流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是文化强国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龚政文在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主流媒体当前所面临的痛点和短板,并提出系统性变革这一突围之道。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探讨了历史文脉赓续与城市文明构建的有机共生。“城市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也是美学治理、情感治理。让物理之城与心性之城相互生成、互相内化,是建设现代化人文城市的核心路径。”谢有顺说。

  “过去几年,中国的科幻产业变得比过去更丰富,有更多新的亮点正在出现,论坛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非常及时且受到期待。”科幻文学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说。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近期全国降雨“面弱点强” 什么原因?如何应对?

4月30日电(林卓玮)自美国财长耶伦4月初访华以来,欧美政客和媒体频提“中国产能过剩论”。接受专访时,马中友好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马吉德表示,“欧美大肆抹黑中国的根源正是恐惧”,“他们害怕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光伏电池、电动车等新能源产品上输给中国。”

香港旅发局:4月访港旅客约340万人次 同比增长约两成

“我喜欢看古装剧和穿越小说,能在沈阳故宫换装拍照,好像自己也穿越到了一部古装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沈阳音乐学院大二学生小莫如是说。

“先当学徒后当工”,学徒期的劳动权益咋保障?

春回大地 云海春花美如画

广州发文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收费管理 正征求公众意见

从现实需求看,随着产业加快升级,一些设备有更新换代的需要。在一些工业企业,存在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的状况,部分设备产品成为制约转型升级发展的突出短板。以电机为例,目前中国电机保有量超过30亿千瓦,电机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一半以上,但在役高效电机比重仅为20%左右。再如,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但一些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据测算,到“十四五”末,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2030年起,光伏组件也将进入报废密集期,30年累计待回收容量将达1780万千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